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华智新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  供求信息  >  深圳排烟管道

供求信息

深圳排烟管道

2024-06-15

 

1、设置防排烟设施的必要性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②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③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

2、防排烟工程设计的根本任务如何**限度地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量 ② 如何使火灾产生的烟气迅速排除③有效地防止烟气从着火区蔓延扩散④ 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 ⑤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疏散通道和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走廊**安全区 前室第二安全区 楼梯间第三安全区

3、防排烟方式的分类

*防烟方式分为非燃化防烟、密闭防烟、阻碍防烟

*排烟方式分为自然排烟、机械排烟

3、建筑物各部分在防排烟设计方面的要求

*(1)房间和堂馆:首先尽可能减少发生火灾时烟气的生成量;②其次应采用有效的防火隔烟措施,防止烟气向非着火区蔓延扩散;③**选择合理的排烟方式,以实现着火房间有效排烟,对非着火房间,防止烟气侵入。

*(2)走廊:一方面要及时有效地把从着火房间窜入该区的烟气加以排除;②另一方面要防止烟气向楼梯间前室继续扩散。 

*(3)前室:一方面要及时有效地把从走廊窜入该区的烟气加以排除;②.另一方面要严防烟气向楼梯间或消防电梯间继续扩散。

*(4)楼梯间:要保证不让烟气侵害。

4、火灾烟气:火灾情况下产生的烟气。由燃烧和热解所生成的气体、悬浮微粒和剩余空气三部分组成。

5、火灾烟气成分和性质的决定因素:首先取决于发生热解和燃烧的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②其次与燃烧条件有关;③再次,火灾扑救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措施和灭火剂产生的不同气体。

6、火灾烟气的危害性 高温:一旦发生火灾,火场温度常可达600℃至1000 ℃;②缺氧: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形成缺氧环境;③毒性:烟的毒性**直接的影响是造成窒息;④减光:烟的减光会影响人员疏散逃生的能见度。

7、疏散极限视距:为了使火灾中人们能够看清疏散楼梯间的门和疏散标志,在整个疏散过程中都应给予保证的某一**小值能见距离,一般用Dmin表示。对于非固定人员集中的高层旅馆、百货大楼等建筑,其疏散极限视距要求30m ;对于内部基本上是固定人员的住宅楼、宿舍楼、生产车间等的疏散极限视距 5m,各国普片认为当能见视距降到3米以下时,逃离火场就十分困难了。

8、人可以生存的极限值:%,%,%,℃(人在呼吸处)

9、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可燃物在正常供气条件下燃烧时,单位时间内单位燃烧表面积上所失去的质量数。(Kg/㎡h)

10、着火房间中的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可燃物热解与燃烧所失去的质量数。

11、烟气在建筑物内流动的根本原因:烟气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差

12、烟的减光系数与能见视距D之积为常数C即.疏散通道上反光标志,疏散门C=2~4;对发光型标志,指示灯C=5~10

13、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安全疏散的烟气浓度为0.1

14、影响烟气流动的因素:热烟气的浮力与膨胀力;②烟囱效应;③外界风的作用;④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⑤运动物体的活塞效应

15、着火房间内烟气的光学浓度为=25~30

16、一般着火房间内烟气的平均相对压力约为10-15pa,短时峰值为35-40pa

17、火场排烟的时机 *火灾初期:提高能见度;*火灾后期:排除烟气和高温热气

18、开口面积A小的房间,发烟量较多 在相同的开口面积下,开口高度H越低,发烟量也越多 火灾实验表明,在火势旺盛阶段,烟气从室内流出后,在走廊中的流动是呈层流流动状态的,这个流动过程有两个特点:一、烟气在上层流动,空气在下层流动。二、烟气层的厚度在一定的流程内能维持不变

19、走廊中流动的烟气层的厚度与走廊的围护结构、烟气流程长短、烟气量大小及烟气温度等有关,其中烟气温度起决定性作用。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不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②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 120m3/h计算。 ③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

20、需要设置防排烟设施的部位

 *防烟部位①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②封闭避难层(间);*排烟部位③内走道;④房间;⑤中庭;⑥地下室

21、防烟分区的划分根据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按照防烟分区的划分方法和隔烟位置来确定防烟分区的具体布置。

22、防排烟方式的选择(1)自然排烟适用于房间、走廊、前室和楼梯间等场合;(2)机械防烟适用于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两者合用前室,以及封闭式的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场合;(3)机械排烟适用于无窗房间和走廊等场合。

23、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口的设置位置和有效开口面积的确定

24、机械防烟(1)加压送风量的确定;(2)送风口的布置及尺寸的确定;(3)送风管道的布置及尺寸的确定; (4)送风机的选型及布置; (5)泄压途径的确定;(6)系统运行调节方式的确定。

25、机械排烟(1)机械排烟量的确定; (2)排烟口的布置及尺寸的确定;(3)排烟管道的布置及尺寸的确定; (4)排烟机的选型及布置; (5)补风途径的确定; (6)整体防排烟系统的构成和控制。

26、防烟分区的定义采用挡烟垂壁、隔墙(采用非燃材料的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挡烟梁等措施划分的防烟空间

27、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把火灾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通过排烟设施迅速排除,从而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28、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①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②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③按楼层划分防烟分区④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29、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①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②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③避难层,避难间等 ;不论面积多大,都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30、超高层建筑避难间、避难层:避难层或避难间不论面积多少,都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并有良好防排烟设施。

31、《高规》、《建规》,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m2 。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一个厅、室的面积不应大于200m2。

32、防烟分区划分构件:挡烟垂壁、挡烟隔墙、挡烟梁等

33、挡烟垂壁是指用不燃体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它可以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可以有效提高排烟的效果),其下缘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8米

34、防烟吊顶是利用吊顶本身下垂的结构部分起隔烟作用,因此要求下垂部分的有效高度应超过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

35、防火阀的作用 ①通断作用 ②调节作用 ③启动作用 ④防火作用

36、防火阀的类型 防火阀 防火调节阀 排烟防火阀

(1)防火阀(防火调节阀)(通风空调管道)动作温度:70℃(平时处于常开状态)

(2)排烟防火阀(排烟管道)二次动作:电磁启动二次动作温度:280℃(平时处于常闭状态)

(3)排烟阀(排烟管道)动作:电磁启动(平时处于常闭状态

37、防火调节阀安装在有防火要求的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道上。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时管道内温度达到70℃阀门关闭。

防火调节阀的具体设置部位和构造要求:(1)通风管道穿越不燃烧体楼板处应设防火阀。通风管道穿越防火墙或建筑物变形缝处的两侧均应分设防火阀。(2)送回风总管穿过通风空调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应设防火阀,防止机房的火灾通过风管蔓延到建筑物内的其他房间内。(3)送回风管道穿过贵宾休息室、多功能厅、大会议室、易燃物质试验室、储存量较大的可燃物品库房及贵重物品间等性质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处应设防火阀。(4)多层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板常是竖向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物。在这类建筑中的每层水平送回风管道与垂直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应设防火阀。(5)多层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中厨房、浴室、厕所内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如采用防止回流的措施有困难时,应设防火阀。(6)控制防火阀关闭的易熔合金或其他感温元件应设在容易感温的部位,其动作温度应比通风系统**高正常温度高出25℃,宜为70℃。(7)为使防火阀能自行严密关闭,不仅防火阀的关闭方向应与通风管内的气流方向一致,而且应使设置防火阀的通风管道具有一定的强度,即在设置防火阀的管段处应设单独的支吊架,防止风管变形(8)进入设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房间的通风空调管道上应设防火阀。

38、排烟防火阀的设置部位(1) 在排烟系统的排烟支管上应设排烟防火阀(2) 排烟管道进入排烟机机房处应设排烟防火阀,并与排烟机连锁。(3)在必须穿过防火墙的排烟管道上应设排烟防火阀,并与排烟机连锁。

39、排烟防火阀的安装注意事项(1)设置防火阀时,从防火墙至防火阀的管道应采用厚度为 1.5mm以上的钢板制作,以增加管道的刚度(2)防火阀应单独吊装

40、排烟阀主要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中各排烟支管的端部,作为常闭排烟口使用。

41、自然排烟的定义 借助室内外气体温度差引起的热压作用和室外风力所造成的风压作用,使室内烟气和室外空气之间形成对流运动,通过对流将烟气从建筑外窗或排烟口排至室外

42、*自然排烟的优点(1)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和外加动力,构造简单、易于操作。(2)投资少,运行维修费低。(3)平时可兼作通风换气用

 *自然排烟的缺点(1)自然排烟的效果不稳定。(室外风向风速、环境温度等)(2)对建筑物的结构有特殊要求。(美观、隔音、防雨)(3)存在火灾通过排烟口蔓延到近邻上层的危险性

43、中性层:火灾温度越高,中性层越往下移,对外排烟面积越大;下部吸入口面积增大,中性层亦往下移,对外排烟面积也就越大; 上部排出口面积增大,中性层越往上移,对外排烟面积越小。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中性层大致在建筑高度的1/2附近 对于气密性特别好的高层建筑,中性层约位于总高度的70%左右。 

44、风的基本参数 *风速 *风向 *风频 室外标准高度(10m)处的风速

45、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的确定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可采取自然排烟措施。(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②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③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④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⑤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面积的5%。

46、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②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③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④ 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推荐信息

分类

热门产品